close


   一般而言,攝影者所拍攝的人、事、物絕大部分都是自己以外的一切,

彷彿所記錄下的一切都是非攝影者自身;然而任何一幅作品,

都同時記錄了攝影者所見以及攝影者自己。為何會這麼說呢?

當我們在作品當中,看到了攝影者從觀景窗內所見到的景象時,

也同時接受了攝影者在當下所決定的視點、視角與主觀意念,

作品會一併反映出攝影者當下的想法,即便是一次無意義的盲拍,

也反射出攝影者當時處於一種隨意按下快門的意識狀態之下。


      許多人在欣賞攝影作品時,是著重於看作品所呈現出的效果,

但除了畫面自身所具備的意象外,同時去思考攝影者的想法,

也是另一種深入作品的方式。有的人喜歡讓照片說話,有的人透過文字敘述來強化,

有的人藉由色彩演繹、視角變化、不同構圖來營造氛圍,可採行的表現方式非常多,

但我們是否曾去思考,攝影者為何要使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?

          這樣的表現法為閱聽者創造出怎樣的感受?如果我在當下,我會以什麼方式來表現出這樣的意識?

關於這類的思考,其實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不同面向的看見,甚至啟發出更多新的觀念或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攝影不單是一件按下快門的動作,從攝影裡我們可以看見世界不同的面貌,

也看見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及想法,在某些情況下,這有點類似我們在寫作文一樣,

我們有一個作文主題,每個人對於這個主題的詮釋均不盡相同,

但我們卻能從字裡行間、用字遣詞中,看見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。

每當我們回頭檢視自己以前的作品,除了能看出經驗的累積與技巧的提升外,

那種心境上的轉變以及過往當下的感覺,也常會同時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之中。

因此在按下快門時,其實我們都留下了,眼睛所見以及心中所想的那部分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篇文章,我看完感觸良多...

現在拿相機,雖然是數位,但是要反璞歸真,照相..不是快門按下去就交差了事的工作,

現在都會藉著觀景窗,觀看了幾秒(旁邊人以為我在放空..)...然後構圖完之後才做色調and光線調整,

最後才按下快門......

不過,當然幾個基本要素都要到,最後一個是時間,哪一刻按下去會讓照片有種看到,會有為之驚艷的感覺,

那就是由經驗累積去達成的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佑 的頭像
    阿佑

    J-L Photostudio(JL Photostudio)

    阿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