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又看到一篇很有感觸的文章,真是寫透了許多人的心聲~~

單純只是分享,沒有蝦密特別意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  我認識一位朋友,對於器材購置有相當高的熱忱,性能數據背得比課本還熟,

言談間都是機身與鏡頭的數據比較,但照片卻沒看到拍了幾張。我不能說他這麼做是錯了,

如果以銷售的角度來審視之,這是理當充實熟記的本職學能,但以使用的角度來說,

瞭解數據只是幫助您在使用時瞭解器材的特性與限制,但對於技術的養成,其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全然的。

     
     從國家經濟的角度來談,刺激消費對於經濟發展固然有正面助益,不過我倒建議在一開始,

並不必然要追求高檔的器材與配備,除非您經濟上甚為寬裕,對於畫質有著極高的要求、

對於大圖輸出有相當需求、或者是商業上的考量等因素存在。



      我對那位朋友曾舉過個例子:「中午吃便當時,你比較在意的是菜色好壞,還是便當材質尺寸等數據?」

好的菜色讓人食指大動、胃口大開,即便裝在不起眼的鐵便當盒也無損於口味。而好的便當盒是錦上添花,

讓整體質感與品質更加提升,否則再好的容器沒有可口的菜色也是枉然。


        我們先略過機身操作性能、手感,鏡頭發色、抗曜、用料,或大光圈實用性、景深…等等細節不談,

好的器材對於整體影像品質的提升,絕對有其正面助益,但如果無法妥善應用發揮價值,那這樣的投資反而形成浪費。

好的器材拍攝後在原始圖檔全尺寸檢視、或大圖輸出之下,確實可以呈現更好的效果;但在數位時代下,

如果我們只是縮圖處理後放在電腦或網路上以螢幕呈現,或沖洗4*6、8*10之類尺寸的照片,

再加上數位化的後製流程,其中的差異並不至於太過明顯。



        其實從基本配備的開始練起,紮實的去瞭解各種型態拍攝的方法,熟悉相機與鏡頭的最佳工作環境,

充實攝影的相關經驗與知識等,待這些靠時間累積的基本功具備了,您或許更能從中瞭解到自身的需求以及器材的限制,

屆時再來決定是否需要做配備上的升級,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建議的方式。





<<<<轉貼and感謝Nikon Club 分享>>>>>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